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記者霍小光 吳晶晶 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講話中首先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兩院院士大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向前來參加會議的外籍院士和國際科學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習近平指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界、工程技術界的傑出代表,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長期以來,廣大院士胸懷報國為民的理想追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勇攀科學技術高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防建設和優化國家決策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習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勇於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於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要著力加快制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改革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要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聚焦國家戰略目標,集中資源、形成合力,突破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
  習近平指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註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習近平強調,根據廣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干預,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佈局、年齡結構、兼職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發揮廣大院士作用,更好發現和培養拔尖人才,更好維護院士群體的榮譽和尊嚴,更好激勵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才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我國科技界涌現出許多受到人民愛戴的科學家,他們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影響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兩院院士發揮作用。希望廣大院士善養浩然之氣,發揚我國科技界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嚴格自律,在攻堅克難、崇德向善中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帶動科技界乃至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強調,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我國科學技術界和工程技術界最高學術機構,是國家科學技術思想庫。兩院要組織廣大院士,圍繞事關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全局性問題,開展戰略咨詢研究,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以及中央軍委的領導同志出席會議。
  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主持。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致開幕詞。
  1300多位兩院院士,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在京有關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代表出席大會。
  蒙古族牧民打官司不怕“語言關”
  邊境城市的基層法院領頭人、額濟納旗法院院長楊孟克明顯感受到這些變化。
  對此,額濟納旗法院去年專門成立了保障口岸經濟的法官服務團隊,把口岸企業代表請進來,通過召開座談會、討論會、分析會等形式,面對面地征求他們的意見。同時,服務隊還深入口岸企業調研,就易引發矛盾糾紛的問題上門“送法”,並就口岸經濟運行情況發出20餘份司法建議函,著力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為主線。2013年,阿拉善盟兩級法院近百名法官先後數十次深入企業、政府的經濟、金融部門,通過“你來”與“我往”的方式盤活了司法服務工作。
  抓巡迴法庭減少牧民訴累
  今年春節長假剛過,在阿拉善盟中院下轄的阿左旗、阿右旗、額濟納旗三個基層院,法官們已開始為巡迴法庭下牧區做準備。
  “這個季節,人員比較集中。利用好了,可以有效地向牧民傳播法律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阿右旗巡迴法庭負責人哈斯烏拉說。
  將巡迴法庭作為司法服務的長期抓手,是阿拉善盟兩級法院深思熟慮的結果。牧民聚居點分散、交通不便,導致牧民的訴訟時間成本成倍增加,遇案而退。於是,減少牧民訴累、變被動立案為主動服務的法院工作思路逐漸明晰。1976年,額濟納旗法院在三所法院中最早成立了巡迴法庭。巡參的法官都是通過精挑細選:首先是業務骨幹;其次是蒙漢語兼通;再次是有耐心,善於溝通,甘於奉獻。
  牧民薩仁大媽曾在巡迴法庭法官的幫助下,領回誤入鄰居家的羊群。如今只要在路上碰到了法官,她便十分熱情地把他們往家裡拉,非要他們喝上一碗熱騰騰的奶茶才讓走。“巡迴法庭是咱牧民的主心骨!”薩仁大媽豎起了大拇指。
  減少牧民訴累,增加法庭巡迴次數,“一減一加”的背後是辦案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巡迴法官的默默付出。正常的一次巡迴審判,少則一周,多則半個月坐完汽車換駱駝,坐完駱駝變步行,肩挑手扛來工作,是巡迴法庭的真實寫照,黑、瘦是識別巡迴法官的主要標誌。
  “在外人看來,巡迴法官們判決、調處的大多是鄰裡之間看似平常的糾紛。但在我看來,此舉對維護鄰裡團結、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阿右旗法院院長那仁巴特爾說。
  用蒙語審案打破語言壁壘
  在阿左旗法院的立案大廳,記者碰到了正在進行案件咨詢的巴圖大叔。在來之前,對漢語一竅不通的巴圖很擔心自己會因此碰壁。“這裡的工作人員很耐心,語言表述很清楚,讓我學到了法律常識,知曉了權利主張方式。”如今,巴圖已徹底打消了語言不通的顧慮。
  鑒於相當一部分蒙古族群眾不會漢語的實際情況,阿拉善盟基層法院全都配備了蒙漢雙語立案信訪接待人員,加大對蒙古族當事人的立案審查、訴訟引導、查詢咨詢、訴前調解、法律釋明、心理疏導等工作,為他們提供蒙文訴訟指南、規範性訴訟文書模本。額濟納法院還成立了蒙文訴訟合議庭,配備3名蒙古族法官,使用蒙語審理案件,並配備專業蒙語文字翻譯,使蒙古族當事人作為獨立訴訟人參與案件庭審。
  在2014年額濟納旗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楊孟克代表額濟納旗法院所作的工作報告獲得高票通過,是老百姓用腳投票的結果;今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阿拉善盟工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對《阿拉善盟中級人民法院2013年工作報告》高度肯定,是對阿拉善兩級法院的褒獎。
  在通木爾看來,這是一種鞭策。“我們還要從細處入手,精確找準司法服務的切入點,為阿拉善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好本職工作。”通木爾說。
  (原標題:堅定不移 創新 創新 再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18ewy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